public:others:photography

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!


Photography

  • 《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》笔记, 部分参考百度百科,维基百科。
  • 光圈:决定单位时间内进入照相机的光量
  • 设施:一个可调整半径的孔圆圈
  • 单位:以孔径来衡量, 最大为1, 之后有 1.4, 2, 4, 5.6, 8, 11, 16, 22, 32, 44, 64, 这些数的倒数即为孔径相对于最大值的大小, 且每个值的平方是上一个数的两倍, 所以, 每个值的光量是下一个值的两倍. 即光圈 1.4 的镜头单位时间进入的光量是光圈 2 镜头的两倍, 以此类推.
  • 光圈是决定景深大小最重要的因素,光圈越大, 数值越小, 进光量越大, 景深越浅.焦点外愈模糊; 光圈小则景深深.
  • 相机的光圈优先( Aperture Priority )模式, 一般都会以 A 字符标识.
  • 焦距: 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
  • 单位: 一般以 35 mm 底片为准, 来当作标准焦距的数值, 比如f = 28 - 78 mm 是 35 mm 底片(即全画幅)的相机标准变焦; 我的 micro4/3 微单的标准焦距换算后就是f = 14 - 38 mm.(换算以画面大小为等效, 即 35 mm 相机焦距28 mm 时得到的画面范围与我微单焦距 14 mm时是一样的)
  • 28 - 78 mm 为标准范围, 低于 28 mm 为广角镜头, 高于 78 mm 为远射镜头
  • 50 mm 镜头为标准镜头, 此时所拍影像与人眼相当
  • 固定焦距的镜头为定焦, 可变焦距的镜头为变焦
  • 同一相机, 100 mm 焦距拍的图片上的物体高宽会是 50 mm 焦距的两倍
  • 焦距会影响光圈孔径与底片的距离, 即会影响进光量, 但是光圈数值已考虑了焦距的影响, 实际摄像不用考虑焦距对进光量的影响(所以光圈数值不能确定孔径的实际大小), 所以可以单纯靠光圈数值衡量进光量.
  • 微距镜头与焦距大小没什么关系.
  • 由镜头镜片间的反射光造成,在照片上形成不规则形状光斑
  • 可以使用遮光罩来避免强光斜照引起的眩光
  • 被摄体离镜头越远, 显得越小(废话…), 被摄体外观上的变化也显得越小
  • 所以透视畸变只和镜头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有关, 而与镜头焦距没有关系
  • 但是如果所拍得的画面范围是一样的话, 长焦镜头显然拍摄时要比短焦镜头站得更远, 所以畸变更小, 拍人头像显得脸平平; 短焦则畸变更强烈, 拍人头像就显现为大鼻子…
  • 如果是拍肖像(肩部与头占据整个画面), 则以 85 mm - 135 mm 左右的镜头效果比较好, 畸变比较小.
  • 近距离拍摄高大长线性物体(建筑物)时产生的畸变
  • 让相机位于物体(比如建筑)中点处, 或与物体正面平行, 可以消减这种畸变产生的不自然
  • public/others/photography.1422627908.txt.gz
  • 最后更改: 2015/01/30 22:25
  • oakfire